《专家视野》第一期:张联华 ——“产学研用”为契机开展“土地股份合作+甘蔗全程机械化托管”服务的建议
广西是糖料蔗生产保护区,但是目前蔗田多为分户经营,地 块散、规模小,蔗农年龄大,受传统种植经验制约,影响广西糖 料蔗种植新技术、新品种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。同时土地流转进 度也慢、不规范,退租现象时有发生,多数糖料蔗种植户扩大再 生产后劲不足、热情不高,再加上甘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、优良 蔗种推广缓慢、机收水平低和扣杂率高、蔗叶蔗尾蔗梢综合利用率低、蔗田综合收益率低等问题,不能适应现代糖料蔗种植产业规模化、机械化的发展要求。
1、进行了四个方向的研究:
一是与广西钦州农校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开展《一种宜机化的糖料蔗 “ 四高 ”种植技术》的持续研发工作;
二是与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联合搭建“桂林理工大学糖料蔗农机具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”,开展配套甘蔗农机具研发;
三是开展糖料蔗营养、病虫草害防治、灌溉等和糖料蔗种植相关的持续研究;
四是种养结合的创新研究,开展蔗尾青贮饲料、蔗蛙共生、蔗鸭共育、蔗多酚口服液等延伸产业创新研究。
2、主要研究目的:
一是要把甘蔗种植从“千家万户 ”的零散经营, 向机械化、规模化、 自动化转变;
二是要把原料蔗供给从主要依靠增加种植面积,向以稳定种植面积为基础的提单产、提糖分转变;
三是要把蔗农的经济收入从现在的单纯依靠卖甘蔗,向增产节支提收入和追求蔗田综合收益高值化、多元化转变。
3、研究目标(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)
①亩种植成本降低 20%;
②亩产量提升 30%;
③蔗田增值蔗农增收 40%;
④蔗糖分提高 1%;
⑤机收作业损耗控制在 2%;
⑥机收含杂率控制在 3%;
⑦70 度以下蔗株倾斜度控制在 4%;
⑧宿根达到 5 年以上;
⑨把甘蔗机收作业费控制在 60 元/吨;
⑩最终实现下雨天也能机收作业、保障原料蔗供应。
三、发挥市级供销社和农垦的社会化服务主力军潜能
支持来宾市供销社、崇左市供销社和广西农垦集团为试点, 发挥系统优势、加强联合合作,加快培育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企 业,构建以自有企业为支撑、基层供销社为基础、为农服务中心 为载体的服务体系,因地制宜推广“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+供销 社 ”托管服务模式,推广“土地股份合作+甘蔗全程托管 ”服务, 由市级供销社携手县级供销社对接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,整合 土地、集中连片、规模种植,通过“保底收益+盈余分红 ”分配机制,实现蔗农和村集体持续增收。
四、大力培育村集体的作用
村集体经济组织是联系广大小农户和服务主体的有效桥梁和纽带,主要是以居间服务为主,整合和盘活村内土地资源,创建本村集体经济体系,以村集体合作社为经营主体、供销社或农 垦为服务主体,开展“土地股份合作+甘蔗全程机械化托管 ”服务,筑起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
五、加强政策集成
各级政府要根据各地市级供销社高质量发展需要,整合相关 领域政策,将供销社开展为农服务涉及的合理信贷需求纳入普惠 金融体系,积极提供并持续优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,鼓励发放 无担保无抵押信用贷款,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,提高信贷 服务水平,让各地市级供销社和广西农垦集团发挥国企带头作用,带动全县(市/区)甘蔗托管服务。
总之,传统糖料蔗种植已到改革关口,将以中国糖料产业高 质量发展为己任,聚焦“科技兴蔗、良艺良机先行 ”,紧紧围绕 “种植产业链重塑糖料产业,把糖料蔗打造成全程全面机械化 ” 发展目标,发现、培育、推广糖料蔗种植新技术、新模式,努力 将糖料蔗产业科技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助力广西各 地各级供销社和广西农垦集团开展糖料蔗生产社会化服务,切实 提升广西糖料蔗种植产业科技整体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,以更加 昂扬的斗志、务实的作风,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为中国糖料的创新发展努力奋斗,奋力谱写糖料蔗种植新篇章!
专家简介:
张联华 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糖料蔗种植研究所所长,高级农艺师,广西产学研智库专家。
(编辑:陈梓言 初审:庄文斌 终审:王冰 )
-
-
08-24